[]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更新时间:2019-08-16 来源:自然类 点击:

【www.youhuigou168.com--自然类】

        澜沧江流域是拉祜族的定居地,拉祜族从一个不断迁徙的游猎民族慢慢发展到从事农业耕作的定居民族,在这不断地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文化个性。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和拉祜族的风俗习惯独特而新奇,在这些民俗节日中我们能感受到拉祜族人民的热情,体验拉祜族的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以及拉祜族的风俗习惯吧。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语支各族的共同节日,也是拉祜族继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拉祜族有着本民族关于火把节来历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神厄莎强迫人们在八月十五这天向他进贡,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别带领人们进行反抗,厄莎一怒之下将太阳和月亮藏了七天七夜,天地一片漆黑。

  扎努扎别采松明绑在水牛角上,将蜂蜡涂在黄牛角上,照亮大地。人们才得以耕种、收获,战胜了厄莎。

  厄莎十分气恼,设计害死了扎努扎别。

  为了纪念扎努扎别,人们便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点燃松明火把,相沿至今,成为火把节。

  火把节之夜,村寨中央立一对数丈高的大火把,由头人或德高望众者将大火把点燃,各家家长也将自家房前的火把点燃,持火把绕行房前屋后,田间地角,驱赶蚊虫鼠蛇,青年们则围着村寨广场的大火把欢跳芦笙舞,通宵达旦。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春节

  拉祜族的春节称为“扩”,分为大年和小年,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为小年,又叫“男人年”。传说远古过年,男子外出打猎,来时年已过完,为了慰劳男子,重过一次年,是为小年。拉祜族对春节极为重视,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开始准备过年,打扫卫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初一清晨鸡叫后,家家户户便在枪炮声中到山泉边、水井旁抢“新水”。据说,谁家最先抢到“新水”,谁家当年的谷子就会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抢回来后,要供于神龛上祭神敬祖,给老人洗手。接着将糯米粑粑烤熟,先敬传说中的英雄扎怒扎别,再分别献给牛、农具以示慰劳。初一这天,活动限于寨内进行,主要的活动是到寨子东面的山岗上请年神。初二至初四,亲友间带酒、糯米粑粑、猪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过年礼后,要给拜年者拴红线祝福。出嫁的女儿亦携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体外出打猎,出发前,要举行狩猎祭祀活动。正月十二日是满年,全寨人将年神送回到山岗上,夜里在村寨广场欢跳芦笙舞,第二天开始生产劳动,春节结束。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葫芦节

  拉祜语为“阿朋阿龙尼”,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葫芦节源自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史诗叙述厄莎造就天地万物后www.yw11.com免费起名网,将一粒金色的葫芦种子种在一棵大树下,种子慢慢发芽、开花、长成葫芦。厄莎请来小米雀和松鼠啄开葫芦,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从葫芦中走出来。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五日,成为拉祜族的诞生日,每年都要举行庄严的庆祝仪式和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新米节

  具体日期不定。在农历的七、八月间稻谷黄熟时选一天。按习俗,这天所有人都要回到家里,连牲畜也赶回家。新米饭做好后,先祭天神厄莎和祖先,然后按顺序给牲畜、生产工具及狗各分一份,人最后吃。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圣诞节

  信仰基督教的拉祜族,在公历12月25日过此节。节日清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齐集教堂唱《赞美诗》(拉祜文),下午开展群众性文体、社交活动并互赠礼品。礼品由教堂波管(管理财务的人)造册登记,悬挂在立于广场中央的竹竿上,由牧师祷告后点名领取。送礼品要送对方没有的东西,青年男女之间则互赠对方心爱之物。各种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优胜者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和糯米粑粑。圣诞节虽为西方宗教节日,却带有浓厚的拉祜族传统节日特点。

  在年节喜庆日子里,除了跳芦笙舞外,打陀螺和荡秋千也是拉祜族普遍喜爱的娱乐活动。打陀螺通常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各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线将陀螺绕紧,然后扯动鞭子,陀螺即飞旋而出,以击中对方的陀螺并使之停止转动者为胜方。打陀螺不仅在寨内进行,有时寨与寨之间还各自选出代表队开展比赛,风气颇盛,民间亦有谚语云“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荡秋千更是年节里不可缺少的活动。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二月八和月亮节

  这类节日只有信佛教的拉祜族才过。时间分别为农历二月初八和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前者的主要活动是到佛房拜佛、喝佛水,求佛保佑人畜平安。后者除到佛房拜祭外,各家还由老人用新米饭、新鲜瓜果祭拜月亮。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祭祖节

  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举行。祭祖时,每家在神龛旁临时摆一篾桌,将芭蕉、菠萝、桃子、石榴、姜苗花、鸡凤花、养凤花等祭品一一堆放在篾桌上,祭品堆数与去世的祖宗人数相同,插上香蜡,之后杀鸡做饭,用最好的菜敬奉祖先。祭祖时要按去世祖先的辈分大小一一恭请回来过节,祈求他们保佑世人平安幸福。祭祖须边祭三天,至十五日将祭品用一块篾笆盛着送至寨外僻静处,节日方告结束。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之婚俗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拉祜族的男女青年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了。其中,上山劳动、节日喜庆、婚礼寿辰等,都是青年男女们相识交友的好机会。

  不同氏族的男女,只要年龄相近、双方情投意合都可通婚,不受辈分的限制。男女婚前社交极为自由,每到夜晚,或在田野或在村寨中的空屋内,围着火塘,吹着“巴乌”或口弦,彼此表达恋情。若是不同氏族的人聚会,双方都彬彬有礼。

  男女定情后,男方请媒人携2~4对松鼠干巴和1公斤酒到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再送聘礼并彼此商订婚期和成婚方式(从夫居或从妻居)。从夫居者,婚日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并派人(新郎亦在内)去迎新娘,女方则请人陪送至男方家。从妻居者,由女方家备酒请客,新郎在媒人陪同下到女方家行婚礼后即在女方家居住,时间1年至三、五年不等,也有长期居住的,在女方家劳动生产,享受儿子待遇而不受歧视。

  按约定时间从妻居期满者,请亲友一餐酒筵,夫妇向老人表示一番谢意后,男方便可带领妻子回家或就在妻子家村寨内另立门户。无论哪种成婚方式,婚后第一个春节,杀猪时要砍下一条腿送给舅子,舅子则要连续3年将年猪或猎物的脖项和4块糯米粑粑送给妹子,妹子收礼后再回赠6公斤酒。离婚很少见。

  恋爱经父母同意后,无论哪方变卦,都要由媒人出面罚处33两银子给对方,普遍改以人民币为罚金、婚后感情不好而提出离婚者www.yw11.com免费起名网,提出的一方同样按前述规定交罚金。夫死,妻可改嫁,但原来家要索回6~8元半开的身价,由新夫支付;如有孩子,大的必须归原夫家,年幼的可随母去,但新夫须再付一笔身价费。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之食俗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当地生产的大米和包谷。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谷做成稀饭,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种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 拉祜族日常喜欢将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鲜薄竹筒内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后还能开胃。猎获物的下水和杂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内煮熟分食。在开膛剖肚时,中年人喜欢用手捧喝热气腾腾的“护心血”,据说猎物的护心血有补血消除劳损的妙用。 拉祜族不仅会腌菜、腌肉、磨豆腐,还会酿酒。在民间,男女均嗜饮酒,并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习惯。平时喜饮烤茶,烤茶是将大茶入罐烤至焦黄,待香味飘出后对入水稍煮即饮。 典型食品主要有: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之丧葬习俗

  拉祜族崇拜祖先,对丧葬很重视,本民族传统的葬法是火葬,视火葬为神圣。有的也用土葬,夭折的人不得火葬。老人病亡,鸣枪报丧,表示哀悼。

  火葬:殉葬物视经济条件而有所区别,条件好者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包头,还带上银镯子;条件差者给死者穿上生前的旧衣服,镯子也没有。此外,男的还给大背袋一个,弩弓一件,土锅一个、碗勺、舂盐巴的用具各一个,一点米,猪前后腿各一支,猪嘴猪耳朵各一个,还有鸡翅膀鸡爪各一个,鸡蛋两个。女的死后,不给弓弩,只给一个竹篮子,其它殉葬物则与男的相同。以上这些殉葬物与死者尸体一同用火焚烧,骨灰装进一个小木棺材里,送到墓地埋葬。

  土葬:用薄木板做成棺材埋葬,埋后土堆成长方形,并在死者的脚前用石头垒起墓门,殉葬时均可到此墓地埋葬,夫妻之墓也可以埋在一处。

  人死出殡之前,先由“磨八”(巫师)在死者身旁招魂,招魂时用饭一碗,一点食盐,两支蜡烛燃着,由磨八进行祷告,然后两个妇女点着火把,带着死者的殉葬物为死者领路走向葬场。全寨人都参加葬礼。葬礼完后,寨内参加葬礼的人均各自带一碗米,去死者家一起做饭吃。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之家庭制度

  拉祜族在家庭生活中男女平等,共同持家,家庭有事或者买东西时,是男女互相商量决定的。拉祜族盛行从妻居的习俗,男子婚后即到女方居住,称为“上门”,女婿上门三年后即分居出去,另立新户,男子成年外出上门,即很少再回本家。在财产继续上,女儿与儿子都享有同等权利。若只有一子,儿子结婚也可以征求女方同意再上门,也不再分家另居,便留在父母的房子。若有两个儿子,谁赡养父母,父母的房子便留给谁,假如只有女儿,女儿也要赡养老人。无后者、无外姓瞻养者,老人去世后,财产归全寨所有。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之禁忌
 
  日常生活中的禁忌有:儿媳不能同分公、弟媳不能同夫兄同桌吃饭,接递东西也不能直接过手,不能随便进入公公和夫兄的“阿泡”。无论已婚或未婚的女子,在长辈前不能取下头巾,更不能披头散发。

  有花斑的马被认为是“神马”,布谷鸟被认为是“天鸡”,秃尾巴的蛇被认为是“龙”,任何人不得打杀伤害。杀猪杀鸡时一定要看卦,鸡的眼睛明亮、猪的胆汁多为吉卦,意味一切大吉大利,于什么事都可放手,反之则为凶卦,行一切事均须小心谨慎。

拉祜族简介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起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个地区。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拉祜族历史由来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普洱 、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拉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属古代羌人族系”,是从青海、甘肃一带逐渐辗转南下,进入云南和中南半岛的。拉祜族自称“拉祜”,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史称、他称有“史宗”、“野古宗”、“苦聪”、“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时,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统一定族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礼仪

  每逢节日或过年,家家都要赕佛和敬祖。在各种祭祀,届时要洗澡、换衣,在专人指挥的“三鸣炮”仪式献祭品后把祭品分到各户,以保证各家各户都能得到“福分”。 拉祜族中的苦聪人在狩猎时,习惯将猎获的兽头奖给第一枪射中者,前腿奖给发现猎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献茶。献茶时,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诚,茶水中无毒,让客人放心。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妇,借宿时也不能同住一室;

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锈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男子穿黑色对襟短衫,下穿宽大长裤,外出佩刀,既是生产工具,又是自卫武器。

拉祜族语言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过去无文字,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因欠科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宗教信仰

  拉祜族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可敬可畏的神秘力量——精灵主宰者,他们把这种精灵称为“内”,存在于天地、日月、星辰、山水和人体之内,天气好坏、谷物收成高低、人畜康宁与否都与“内”有关。随着“内”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种所谓懂得“内”、能与“内”往来的“毕莫”,为人占卜和举行祭祀仪式。

拉祜族民歌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民歌有情歌、习俗歌、家曲、山曲和排曲等,其中情歌、习俗歌尤具特色。情歌中最有民族特点的是《换花调》、《问路歌》、《搭桥歌》和《追蜂子》。 《换花调》用鲜花比喻爱情,用赞花、换花、护花来象征对爱情的忠贞。习俗歌中有大量的《祭祀歌》,祭歌中最有特点的是《叫魂歌》 。《叫魂歌》常常按时序述说一年的生产过程,召唤魂魄去播种收获;也有以节日的欢乐召唤魂魄归家团圆的;还有叙述拉祜祖先起源和迁徙历史,召唤魂魄不忘祖先回到人间的,其歌词多用比喻,形象生动。 长篇史诗《牡扒密扒》为研究古代的经济生活、原始采矿业、婚姻制度和民族迁徒史的重要作品。诗歌有一种称为“陀普科”的隐晦语,具有为群众喜见乐闻的隐晦规律。

艺术特点

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数句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如用“苦麻菜”比喻远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里黄”比喻没娘的孩子,在《农夫怨》、《长工调》等歌中运用了贫富的对比……《槐花几时开》短短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地表现了爱情主题。

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

  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牧歌》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辽阔、宽广的草原景象。

特性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按个人需要,将某首现成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这就是民歌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在即兴编词的同时,民歌的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此出现了一首民歌有许多变体的现象,如《孟姜女》、《鲜花调》、《剪靛花》等的变体遍布大江南北,也出现了某一地区拥有几个典型曲调和特性音调的现象。

 分类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 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人口304174 人(1982年统计)。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语支。 拉祜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和器乐两大类。民间歌曲 有古歌、山歌、想念歌、儿歌和催眠歌等。

  古歌:拉祜语称“咕阔嘎阔”,节日喜庆中,多由 长者演唱,借以传授习俗和农业生产知识,追忆本民族 的历史,演唱民间传说故事。古歌的音域较窄,多在八 度以内,音乐结构为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与想念歌、山歌有联系。

  山歌:拉祜语称“嘎 阔”,原意为唱歌。因为多 在山野间唱,也常译为山歌。山歌的内容广泛,有爱情、 劳动、赞美家乡、歌唱新生活等。山歌的节奏较自由, 多为单句体结构,根据歌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曲调高亢悠扬,时而出现八度及四、五度的跳进和有趣的三音mi下滑结束,形成了拉祜族音乐独特的结尾。

  多独唱或对唱。儿歌和催眠歌:拉祜语称“亚哀嘎 阔”和“亚诺 阔”。前者旋律流畅,常作三、五度的跳进, 类型的 节奏颇有特色。后者由妇女为孩子演唱,旋律婉转,节奏 细致。此外有多种习俗歌,如节日喜庆中唱的酒歌、祝 福歌以及摩巴(巫师)为病人唱的叫魂歌、送鬼歌等。器乐:拉祜族的民间乐器主要有葫芦笙 列嘎杜(直 箫类吹管乐器)、响篾(即口簧) 小三弦、象脚鼓、镲等。拉祜族的男子几乎都会吹葫芦笙。葫芦笙曲以舞 曲为多,如《跳笙调》、《舂盐调》、《撒种调》 《犁地调》、《过山调》、《串门调》、《催眠调》等。列 嘎杜曲有《山歌调》、《想念歌》、《催眠曲》和舞曲 等。 响篾多为姑娘弹奏,曲调有《情歌调》 《铃铛调》、《树枝调》等。小三弦虽然不是拉祜族的传统乐器,但 已广泛流传。乐曲有《伤心调》、《欢乐调》、《跳笙调》等。著名民间艺人张老五的演奏技巧颇富特色,并积累了一批风格鲜明的曲目。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旅游攻略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最佳旅游季节:四季皆可

建议游玩天数 1天

  澜沧县地处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的交汇处,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县境与景谷、翠云、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区)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国接壤。澜沧与其周边的西盟、孟连合称“边三县。澜沧县除了有独特的拉祜族文化外,还有不少旅游资源。千年难古村落——翁基村、富东乡邦崴村的千年古茶树、仙人洞、响水河瀑布、三佛祖佛房遗址等景点。

景点介绍

整控江摩崖

  整控江摩崖,是云南省的一项重要文物。在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雅口区荒坝河勐况彝族傣族自治乡下勐况寨子东侧,澜沧江边不远处的一个石灰岩岩壁上。从已辨认出来的字迹来看,《整控江摩崖》记述的是:大元壬午年,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南征打八百媳妇国的一起兵事。八百媳妇国在今缅甸东南部泰国北部青迈一带,与我国西双版纳有历史婚姻渊源关系。此事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元代云南地方史有重要历史价值。

糯福教堂

  糯福教堂位于澜沧县糯福乡政府西北300米小山上。系美国浸信会基督教堂,建于民国11年(1922年)。该教堂为拉祜族干栏式围廊建筑,内部装修为欧美教堂风格。

  总建筑面积为506.6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纵向双十字形相连之木构架,平挂瓦屋面,内有礼拜堂、拉祜文教室、牧师休息室。基督教传教士活动至1949年解放时终止。现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佤山榕树王

  佤山榕树王位于距西盟新县城12公里的榕王寨边,紧靠募西线交通主干道,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榕王树干高约60余米、树冠直径长约100米、下垂气生根20多棵,宽幅达50多米,树龄未经考证。如此大面积的独树成林景观,在整个普洱市及至全省都极为罕见,因而,被人们冠之予“佤山榕树王”的美誉。

竹塘仙人洞

  竹塘仙人洞位于竹塘乡募乃街子前、佛双公路边半山腰上。仙人洞洞口开阔,洞内象一间装饰精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大厅。四壁缀满了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洞的侧方有一条狭窄黑暗的通道,只能单人躬身行走。越往里走越黑,手电无光,只有点着火把才能照亮。一直往里走可通山前面的悬岩上。在洞口,俯首可观募乃全景。晴天,白云弥漫于山间,在阳光渲染下,五光十色,观有仙境之感。

虎跳石风景

  从普洱乘车,沿思(茅)澜(沧)公路西行,在距普洱市竹林乡政府西北20公里处.就是普洱市与澜沧县分界的澜沧江大桥。在大桥旁的澜沧江中心,耸立着一巨大礁石,千百年来,人们称它为“虎跳石”,与附近的大中河瀑布、南帕河瀑布一起,于19822年11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第四十项内。虎跳石传说曾在古时候有志虎从礁石上跃江而过,并在礁石上留下其脚印而得名。这礁石在枯水季节时离江北岸约9.2米,离江南岸约3.5米,整座礁石长300米,宽50米,面积15000平方米,澜沧江流经这里,因河道狭窄而水流湍急,船经这里常感惊险。礁石以东不远,飞跨澜沧江的大石拱桥凌空相接,游人常在大桥上以虎跳石为背景,摄下难得的镜头留念。

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

  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99°59′14″一100°33′55″,北纬22°08′14″一22°13′32″之间。古茶林山脉主要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现实有成林成片的采摘面积1万余亩,年可产鲜叶200万公斤,制干茶500吨。

澜沧拉祜风情旅游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普洱市管辖,因依澜沧江而得名,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46万,有拉祜族、汉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布朗族等20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77%,其中拉祜族为主体民族,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自古以来就有拉祜山乡,边疆宝地得美称。这里地域广阔,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迷人的亚热带风光。

有关拉祜族的网友经验谈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问题一:拉祜族出过什么名人

网友解答:李通明:(1,原名扎俄,生于缅甸孟卯,1874年迁到西盟勐坎,到寺院拜佛,被三佛祖留在寺院放马,当了和尚。他刻苦攻读经书,后来又被三佛祖招为女婿,三佛祖病故后,由他继位管理行政宗教事务。1890年英国殖民者从缅甸进入阿佤山区,用巨款收买李通明,被严辞拒绝。后来清政府封他为“

问题二: 拉祜族人民喜欢什么颜色

网友解答: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为美。所以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或彩布条、布块镶绣各种花纹图案。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问题三:拉祜族为什么被称为“猎虎”的民族?本人就是全国唯一一个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人,但总弄不懂为什么这样叫``是以什么样的根据来叫的呢?

网友解答:“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与彝族、纳西族等民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系,由青藏高原不断南迁而形成的民族。清朝时的史籍记载中,拉祜族被称为“倮黑”。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称。在拉祜语中,称“虎”为“拉”,“用火烤食”为“祜”,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虎肉”。
这一族名充分反映了拉祜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狩猎的民族,被其他民族的人称为“猎虎的民族”。拉祜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20世纪40年代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封建领主或地主经济,但仍有一些地区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残余,还在实行刀耕火种、轮歇抛荒的落后耕作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问题四:拉祜族的茶俗 拉祜族的烧茶、烤茶和糟茶是怎么回事

网友解答:烧茶:拉祜族习惯的一种饮茶法。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叶鲜茶直接在明火上烘烤及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式。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半熟后,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别。

本文来源:http://www.youhuigou168.com/zhougongjiemeng/30498.html